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不少市民有紧张和恐慌的情绪,特别是长时间“宅”在家中,市民如何缓解烦燥恐慌等情绪?
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周波在12日下午举行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第三场发布会表示,烦燥不安,甚至觉得闷得慌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出现了发脾气、愤怒甚至是吵架的情况,就属于比较严重的不良情绪。
对于如何处理这种情绪,周波建议:
首先,可以通过视频、电话、聊天,与人聊聊天或者打打网络游戏等方式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第二,在家里做有规律的锻炼,比如瑜伽、俯卧撑、仰卧起坐,比如用哑铃、拉力器来适当释放身体的能量。
第三,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是做一年或者半年的工作或者学习计划,而且做好每天的计划。
第四,如果仍然还是想往外面跑,觉得实在是待不住,建议这部分病人去看看那些无意间就被感染的病例的报告,去想象一下待在医院那种感受,在心理学上叫做厌恶症,也许这样那些烦燥的情绪就会减轻。
对于不同的人群,特别是感染患者,有怎样的心理疏导措施?对此,周波认为可以分为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是新冠肺炎确诊者,疾控一线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第二级人群是被隔离的轻症患者或者疑似人群;
第三级人群,是与上面提到的第一级第二级人群相关的,比如说他们的家属、同事、朋友,还包括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是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员、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对这四级人群开展的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有共情、理解、支持、不良情绪疏泄、认知行为调整,放松训练,冥想、稳定化技术等。”周波特别提醒,当群众出现烦燥、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无法自我克制的时候,可以拨打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96111、12320卫生热线或网上咨询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公众号,进行心理援助方面的服务资讯。